读完一本书却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一招解决你的困惑

上面一篇文章讲到了碎片化阅读的重要 ,但是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会产生一些疑问。

既然是碎片化阅读,那么我读完了之后,能够吸收书中的精华吗?

其实上一篇关于碎片化阅读的文章中,我有提到小六老师的制作概念卡片的重要性。因为即使一本书有很多的观点,那也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可以将概念的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写到概念卡片上,另外附上图解或者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

那么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提取到有价值的概念呢?

洋葱阅读中提到,概念可以从三个地方提取:书名、开头结尾关键词以及反复出现的陌生词。

书名

小六老师在课程中提到,书名是概念提取的一个地方,比如《黑天鹅》、《反脆弱》这些书的书名就是一个概念,读完之后,我们提取出来概念卡片。

开头结尾关键词

再者就是开头结尾的关键词,非虚构类写作一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金字塔结构。所以书本的开头和结尾都凝聚了作者的核心观点。

这些地方是一定需要好好阅读,并且提取出来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一个就是反复出现的陌生词。

还是我最近读的《穷查理宝典》为例,今天早自习的时候我写下了“决策树理论”和“双规分析理论”。

“决策树理论”正面写上概念名称,后面写上书中对这个概念的解释,以及相关例子的页码,因为书中没有相关图解,所以我在下面空出来了比较大的空间,以便日后做补充。

“双规分析理论”这张卡片做的有点不太标准,因为在卡片的背面忘记再一次写上了卡片的名称。

这两个关键词都是属于出现了几次的陌生词,同时又是芒格投资哲学中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就将它记下来。

提取出来了关键词之后,如何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呢?

这里也有三个方法:关联法、图解法、费曼学习法。

关联法,这个我经常在学习中用到,我在阅读《思考,快与慢》的时候,由于书籍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对自己在做各种决策特别有利的一本书,我就会将书本中提到的认知偏误与生活中的、学习中的例子相结合,然后输出自己的感悟。

这样我对很多认知偏误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解法,主要是为了将书中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

其实某种程度上,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和Mindmap或者说流程图可以看成是图解法,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图形表达他们之间的层级、关联、流程、集合等关系。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便于我们能够理解。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内容是:选择一个概念,讲解这个概念,发现自己讲不通或者讲不清楚了,再回去查阅资料再回来讲解直到可以熟练讲解,讲解的过程中尝试类比,而且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根据不同的书籍或者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书籍中的很多重要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铭记于心,那么下次再想来运用,大脑也会链接的更快。

这样就不容易花了个把月读了一本书,结果读完什么都记不住这种情况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