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副总裁自杀后,还有人鼓吹自杀青少年,接受挫折教育吗?

我最害怕看到的新闻之一,就是青少年自杀。

但这两年,关于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

中北大二学生作弊被抓后坠亡,闹得沸沸腾腾,而在这之前,合肥15岁的女孩因为和父母吵架想要跳楼,河北9岁的男童因学习压力过大,想要跳楼,更不要说我前一篇文章刚提到的,17岁跳楼自杀的重庆二外天才少年…….

从层出不穷的新闻和各项研究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自杀的比率逐年攀升。

而其中透露出的最可怕的迹象是,自杀人群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更更可怕的是,每次这种新闻出来,评论区都有一群麻木的看客,轻飘飘的一句太脆弱了,就将孩子的痛苦一抹而过,还有一群粗暴的看客不停的建议,要增加孩子的挫折教育……

好像一个要自杀的人,不是因为他正经历着痛苦和挫折,而是因为施于他的挫折太少,所以一丁点痛苦都会让他受不了一样?

那么,我们怎么解释博纳影业副总裁,在昨天跳楼身亡?

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能比多数人更成功,却最后选择自杀,是一句挫折太少,不够坚强能够解释的吗?

今天,我们觉得孩子们生活在物质极大富裕的时代,没有吃过什么苦,因为一丁点小事就自杀,是因为我们习惯性的用我们的阅历,经历,人生智慧,高高在上的指点江山,傲慢而轻率的给予指导。</u>

如果,你肯蹲下来,肯换位思考,肯去感受当时他们的感受,你就会体验到他们的焦虑,无奈,困惑,迷茫,绝望……

而你今天可以轻松的跨过一条小水沟,很多孩子却被水沟困在,你体味不到他们的困境,不是因为你比他坚强,是因为你比他腿长。

可是,你是一下子腿就长这么长的?

我说过,每一个自杀的青少年,不是因为真正的丧失了活下去的意愿,而是因为在自杀的前一刻,体验了无法承受的情绪激增,因为难过的,绝望的,痛苦的,除了死根本无法摆脱,所以,他们才会选择结束生命。

所以,要增加的根本不是挫折教育,如果一个少年的人生充满了人为设置的挫折,困难,障碍,只是为了锻炼他的坚强,那么,在他想不开的那一瞬间,他脑海里过山车一样流淌的是各种冰冷,残酷,没有人心疼的记忆。

这种压倒性的挫折和痛苦,只会在那一瞬间,形成千百倍的叠加效应,产生压倒性的情绪激增,每一个不那么美好的经历,都会化身为压死他的稻草。

所以,青少年需要的不是挫折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情绪复原力的教育,是生命底线的教育!

是给他们的人生里注入更多的支持,理解,无私的爱,让他们遇到任何事情,都因为心底有无法抹去的温暖,而选择抗衡下,活下去!

因为一个人不能单靠坚强活下去,还要有对这个尘世的极大眷恋,才能真正活下去。

很多成年人,很多成功人士,在最后选择自杀,根本不是因为他们不坚强,而是他们一路苦苦支撑,十分疲累,太过坚强,最后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和眷恋。

而孩子的自杀也是如此。

应试教育机械的学习,父母毫无界限的控制欲,传统价值观里粗暴而肤浅的成功学定义,让那些过早接触互联网信息,心智远比我们过去早熟的青少年,更早的感受到无所适从,更早的感到紊乱和窒息。

就像有人曾经指出的一样,以为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是成年人的一厢情愿,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殚精竭虑。

所以,当青少年自杀问题越来越严重时,指责孩子们不够坚强根本无济于事,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社会和成人,可以蹲下来去感受一下,他们遇到的障碍在哪里?

否则所有建议,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两年前在一次饭局上,我听到过一个真实的大学生自杀事例。当时陈述这件事的人,就是孩子的父亲。

这位父亲说,由于他和妻子生意比较忙,所以两个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寄养在老家,孩子一直比较听话,也没有任何异常,但是大学的时候,因为女友坚持要和他分手,这个男孩想不开就自杀了。

席间父亲的语气充满了遗憾,但也表示自己想得开,四处走走,见见朋友,排解情绪,但是妻子就比较严重,怎么也想不通,出现严重抑郁。

让我意外的有些同样是父母的人,他们看待这件事的态度异常现实和冰冷,他们劝慰这位父亲原话是:这样的孩子根本不值得你去想,供他吃饭读书上大学,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心思,他要是有基本的孝心,就不会为个女人自杀,你就当没生过这个孩子……

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过去一代,很多出于追求功能性意义,比如传宗接代,光祖耀祖,养儿防老的思想,而选择生育孩子的人,他们依然将生养之恩看得比天还大,他们不但从来没有蹲下来平视孩子,很多时候,他们还要求孩子跪着仰视自己……

可以说,两代价值观的冲突之下,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身份分化的孩子,还没有掌握人生主动权,将自己视为独立个体的青少年,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所以,从此以后,看到任何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我都会第一时间关注他的家庭,因为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在他人生的早期阶段,决定了他有没有储备足够多的爱和信任,对关系的依恋和对世界的眷恋,以及由此构建的强大情绪复原力。

而不出意外的是,每个选择自杀的孩子,都有一系列的原生家庭问题。

他们要么是因为处于青春叛逆期,和父母的粗暴教育发生摩擦,而父母过分为自己付出,过分强调一切为了孩子,过分没有界限感的干预,让孩子产生了报复性自杀的念头,即我要通过杀死我自己,而让你后悔和痛苦一辈子。

这种心理就是因为父母过分干预,没有建立基本的心理界限感,因此没有让孩子意识到,生命是个体和个体的不断碰撞,虽然我们有碰撞,但彼此保持个体的独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人生做重要的决定,并建立为每个决定独立买单的能力……

只有孩子真正意识到,生命完完全全属于自己,自己对保存生命和构建更好的人生怀有使命,才会真正意义上珍视自己的命,致力于改变自己的运。

还有一种孩子,他们可能平时看不出异样,并且因为懂事所以承载父母很多的期望,可是,由于父母对他们提出要求的频率,远远多过表达爱的频率,提出批评的频率,远远多于表达鼓励的频率。

所以,他们内心深处是没有感受到父母无私的,毫无诉求和要求的爱的,因此,他们也没有真正建立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和信任关系。

换言之,他们内心一片荒凉,自杀多源于无价值感,不被爱,以及丧失兴趣等心理元素。

因此,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撑,就是无条件的爱你。

不是因为你完美,听话,成功,符合社会价值的定义,我才爱你,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奇迹,所以,我爱你爱到头发丝,疼你疼到脚趾头。

因此,有了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给予,根据孩子的天性和需要,去调整自己的引导性教育。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无条件爱着他们的,无条件接纳他们的。

另外,家庭教育里的亲子陪伴,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你所有的爱,都是建立在陪伴的基础之上,你对他所有的观察和了解,也都是建立在陪伴之上,而孩子对你的坦承和信任,也是建立在你经年累月的陪伴上的。

可是现代社会,很多父母分身乏力,还有些父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还有些父母,沉迷于无止境的物质追求……

遗憾的是,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建立深入联结的时光非常短暂,也就那么五到十年,错过了这十几年,以后你怎么弥补也无济于事,而更多的父母,从根本上失去了弥补的机会。

JR Storment,是一对双胞胎的父亲,并且曾经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2019年年底的时候,他失去了其中的一个儿子。

当时,他正坐在波特兰办公室里开会,骄傲的告诉自己公司的职员,过去的八年里,他没有连续休假超过一周,也没有准时准点下班,他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

只是几分钟后,他接到妻子的电话,他的儿子Wiley过世了,死于罕见的儿童癫痫并发症,过世时间已经超过八个小时。

几天后,他在整理儿子的日记时,发现小家伙的日记里写着:哈啰,给正在阅读这本日记的你:我的名字是Wiley Storment,我今年八岁,出生在波特兰,我住在森林里的一栋房子里,我相信日后在我的生命里,我会开发科技。

Wiley非常聪明活泼,有很多异想天开的想法,比如开果昔店,开画廊,开一间研发头戴式VR装置的公司。

并且,这个小男孩,在五岁时就想赶紧长大结婚,在六岁时就遇到了「对的人」,两个人约定终生。

所以,当父亲去签署儿子的死亡证明时,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因为文件的签署栏里,一项「工作职业:无」,一项「婚姻状态:未婚」,都曾经是儿子非常想要达成的事情。

Wiley的死是个意外,提醒我们生命无常,而那些自杀的青少年们的去世,之所以如此让人心痛,就是因为他们曾经也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想要达成的梦想,可遗憾的是,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惨烈结束了……

Wiley 去世后,他的父亲给所有人写了一封信,在信里面,他说:抱抱你的孩子吧,不要工作得太晚。

「你工作了好几年,从未停歇;你从不休息几分钟,只为了赚钱;你总是说,当你成了百万富翁,就会变得快乐……可岁月流逝,一眨眼就过了……」

我们总是以为孩子需要的很多,其实,如果你真正的了解孩子,就会明白他们需要的很少,父母高质量的陪伴,父母无条件的爱,就是给孩子最好最无私的礼物,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定海神针,让他们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感到内心温暖有力量。

最后,谈一下最重要的,孩子情绪适应力,或者说情绪复原力的培养,而我之所以在前面先谈家庭爱的教育,因为爱的教育是情绪复原力的基础

感受到被爱包围的孩子,通常他们的内心安全感很足,情绪复原力都不错,而父母如果后天再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就不用担心孩子遇到问题会想不开。

因为所谓的情绪复原力,就是指你在遇到负面经历后,使疯狂不受控制的情绪平静下来的能力。

这种内在动力, 是一种内心精神力富足的表现,孕育于我们的生命早期,并在整个生命中持续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所有生活中的困难。

因为正如纳尔逊·曼德拉所言:生活中最大的荣耀不在于永不下降,而在于我们每次跌倒时都能上升。

所以,训练精神复原力,就类似于训练一种弹跳力。

精神复原力,不是为了赢得生活的每一场战斗,而是帮助你在生活的风暴袭来时,有稳定重心的力量,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力量。

很多关于精神韧性和精神耐力的训练,都需要情绪复原力作为基础。

因为人的精神力,会伴随着每次负面情绪的冲击,而消耗和减少,复原力就是帮助你重新生产这种精神力的一项能力,没有复原力,精神韧性会消磨光,精神耐力会消耗殆尽。

而精神复原力,也可以说是情绪弹性,不是立足于将我们变硬,而是立足于将我们变软,变柔韧,软到任何庞大的东西砸进来,都不会伤及我们的内心,韧到任何尖锐的东西砸进来,都可以反弹出去。

因为我们的韧性让我接受而不是逃避,让我们吸收伤害中的养分而不是被伤害吸收掉养分。

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压力和悲伤是永恒存在的,但遇到他们的好处是,它们使我们有机会挑战自我,走出我们的舒适区。

所以,复原力的训练非常重要,它意味着你的弹性,让正能量进入,反过来又带来正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薇娅在节目中爆料,老公过去经常哄自己,但现在却不会了,有时吵完架他就呼呼大睡。

下面很多粉丝都心疼她这么强大,能干,还得不到老公的疼惜,甚至有人劝她离婚。

而美国前第一夫人,奥巴马夫妻的甜蜜感情,一直令人羡慕,但是,在分享自己的婚姻感受时,米歇尔告诉大家说:我必须把意愿降低,我必须退一步。因为成熟的关系,是在妥协之余,还能成长。

现代社会,人们过分追求掌控的能力,过分追求百米冲刺,夺得头衔,占据绝对主导权,但其实无论婚姻关系,还是人生中各种事情和各种关系,最需要掌握的都是妥协的艺术。

妥协的艺术,其实也是复原力的艺术,它意味着以退为进,在失去中有所得。

因为一帆风顺,一步登顶,只是理想而已。

在风暴中认识风暴,保存能力,且行且退,逶迤前行,螺旋上升,才是人生的常态。

当年奶茶妹妹嫁给刘强东时,所有人都羡慕她年纪轻轻,从此登上财富顶端;而刘强东的宠妻人设,更是为奶茶遭来一大波的羡慕嫉妒恨,然后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奶茶摘掉婚戒,远走异国读书,她能怎么办,唯有面对,接纳,寻求解决,最大程度降低伤害。

因此,当我们步入社会时,就应该做好降低预期,承认挫折,建立自我同情,并在接纳和学习中,重新出发。

生活的真相就是,没有真相,你每个经历都是属于你独一无二的体验,而社会定义的成功模板,模式化生活,都具有它狭隘的一面,过分将自己嵌入进去,就会陷入偏执和极端。

所以,炼就精神复原力最核心的就是,允许自己停下来,慢下来,认清真正的活着,是活得真实,活得有自我价值,而不完全是活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因为这种成功就是一个伪概念,只是打造了一个保持社会秩序整体向上的跑道,你可以选择在秩序内打拼,也可以选择在秩序外游离。

但你没必要感到紧张,焦虑,自我怀疑,因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每一个生活体验都构成了修行的一部分。

当然,建立精神复原力,需要构建三个基础板块,这些板块是建立弹性,或者改善弹性的基础。

这三个板块包括,物理要素,心理要素,社会要素。

第一,物理要素,就是包括一个人的体力,精力,健康和活力。

这些物理要素中所包含的具体元素,每一个都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也是父母们最应该注重的地方。

很多父母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其实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因为一个身体健康,热爱运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孩子,他的体力和精力,都会远远超过同龄人,注意力和学习精力,也会更充沛,生活也会充满活力,为复原力做好了基础保障。

而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都是父母可以从小培养的。

**第二,心理要素,就是一个人的自尊,自信,思维认知,以及自我意识等。

高晓松的妈妈,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她说自己从来没有给孩子施加过学习压力,也没有管过他们的学习,她只做两件事,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以及求知欲。

很多人对自尊心的理解有偏差,觉得过分自尊就是玻璃心,其实那种极端自尊的本质,根本不是自尊,而是自卑。真正有自尊心的人,不会放任和容忍别人的贬低,他的内心自我认同感很高,所以不会被外在评判影响。

自尊和自信之所以经常放在一起,是因为自尊里就有自信,自信里就有自尊。

至于思维认知方面父母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培养孩子灵活的思维,多角度的看问题,这样,他就不太会拘泥于一种思维认知,而让自己陷入偏执。

其次就是,父母可以从小给孩子灌输,正念和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让他将问题写下来,然后用积极心理学,将负面思想换成正面思想,养成喜欢解决问题的乐趣。

比如,负面思想:我将永远被嘲笑;正面思想:我可以做些什么改变状况吗?

比如,负面思想:我的童年经历非常糟糕;正面思想:我可以找回控制权;

比如,负面思想:不会有人再爱我了;正面思想:我或许可以尝试再多爱自己一点;

比如,负面思想:我最好闭嘴以免被评价;正面思想:我可以试试看说些什么,反正他们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情感适应力以及平衡感,会得以提高,从而拥有更好的精神复原力。

最后一点就是,建立自我意识。

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我们不过分的依赖于从外部寻求帮助,也不过分将生活的苦难归咎于社会,而是有勇气在自己的心灵内部寻找答案。我们通过使自己更加适应和熟悉我们的内心世界,而让自己的身心,从认知到行动保持一致,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统一自我的人。

在心理学上,无论是了解潜意识,还是进行催眠疗法,都致力于让人从自己的内部,照见真实的自己,因为人在社会行走太久,会参照别人的模板画自己的面目,久而久之会忘记自己真实的模样,但只有按照自己的样子规划,才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无所适从。

**第三,社会要素,是指一个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我们的自媒体,常常告诉我们,低质量的社交不如独处,但它没有告诉你,高质量的亲密关系,非常有益于人的情感弹性。

这里的亲密关系,追求的不是多和广,而是深入和牢固,它可以是工作伙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或社区等,因为建立牢固的关系,可以一方面扩大我们的认知视野,同时会让我们保持积极看待世界的视角。

只有少数和自我建立非常深厚联结的人,才能真正脱离人的社会属性,享受孤独中的丰盛,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达成这个境界的人,他们几乎不用训练复原力了,因为社会本就没有资格对他们制造创伤了。

而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在社会要素里,或者构建社会关系中,一定要保持感恩的心态。

<u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font: inherit; vertical-align: baseline;”>感恩是我们能够发展的最有力的情感之一,当我们学会欣赏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抱怨和强调自己没有或失去的东西时,我们已经比以前更有弹性了。</u>

image

可以说,精神复原力,就是一种沙砾思维和凝聚力之间的混合体,训练复原力,意味着你接受自己可以任意被打散,但永远会努力重聚。

最后,从态度上来说,鼓吹挫折教育,意味着父母没有正视孩子的感受,甚至不承认孩子受到伤害,但训练精神复原力意味着,你理解他承受极大的伤害,你感同身受他的痛苦,然后你告诉他,我知道这确实发生了,现在我们一起努力做点什么,让情况好一点,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好吗?

其实,很多孩子最渴望的只是,被看见,被承认而已。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