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你的耳朵欺骗了

文/静静

兼听则明: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然而真正要做到兼听,并没有说得那样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我们想听的话,即便你接收到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留在脑子里的往往只有你事先就希望听到的答案。

一、是否继续投资

想起许久之前看的港剧中的一个情节,一帮投资了虚拟货币C-Coin的市民,正在茶餐厅热烈地讨论着C-Coin的走势。

当电视台里播放着某金融公司董事长,实质为C-Coin背后操控者,表明对C-Coin将是本世纪最值得投资的产品时,市民们纷纷鼓掌。

而当股委会委员长说最近C-Coin过热,提醒投资者需谨慎时,市民们纷纷对委员长的话表示质疑,并说之前政府还说房价不会再涨,最后还不是一直涨,因此,不相信委员长的话。

最后C-Coin崩盘,这帮市民当然亏得血本无归。

回过头来看,当时对于是否继续投资C-Coin存在两种建议:一种是操控者鼓励继续投资;一种是委员长提醒谨慎投资。

尽管市民们都听到了这两种建议,但因为他们本身内心就希望C-Coin可以继续升值,所以当他们听到操控者看好C-Coin的言论时,就义无反顾地相信了操控者的话。

而当委员长以她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时,反而受到了市民的排挤,并搬出各种“证据”来证明委员长的话不可信。

你看,市民们最终只听到了他们想听的话!

二、选择实习单位

再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在之前找实习单位的时候,找了一家规模很小的创业公司,因为看中了该公司可以给自己比较大的发挥空间,没有像大公司那样那么多的限制。

当然选择小型创业公司也存在很大弊端,首先公司项目没有那么稳定,可能没几天项目就“流产”;其次小公司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很多东西需要自己主动去学,去摸索,这中间必然会走很多弯路。

在自己无法抉择是否要去实习的时候,就趁着回学校的时候,打算找老师聊聊,听听他们的建议。当时在心里有两位备选的老师,一位是比较保守的女老师,一位是比较激进的男老师。

以自己对这两位老师的认识,女老师是比较建议学生找国企或事业单位等比较稳定的工作,男老师是比较建议学生能够多去尝试,多去闯荡的。

所以,当时在选择聊天对象的时候,自己潜意识里选择了更可能听到自己想听的话的男老师,事实也是,在聊天过程中,男老师很鼓励自己的选择创业公司。

你看,我还可以跟其他质疑我选择创业公司的人说,某某老师也建议我去创业公司的。

以上两个小例子,不知道是否可以让你们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听取了多方建议,其实很多时候你只留下了与你事先期望一致的想法。

因为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我们总能找到“证据”来支持和解释自己的行为,最终的行为都只是在你自己一意孤行下的选择,并非是兼听后的正确选择。

不信,你看下面这些:

有人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也有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也有人说:酒再香也怕巷子深。

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也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有人说:人往高处走;也有人说:爬得高,摔得也重。

有人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有人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有人说:一条道走到黑才是王道。

有人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有人说:沉默是金。

有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有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有人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有人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这样的话应该还有很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不管你如何抉择,总能找到“证据”来支持你的行为和想法。

我们要做的是学会看清事物的本质,建立自己的判断标准,这样即便是“偏听”,也可以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让看似“兼听”的建议欺骗和蒙蔽自己!

左岸记:因为每个人有自己说话的语境,也有自己的自身条件和做事的方式,所以,你说的不一定就适合别人,别人做得到的你却可能无从开始。光听是不够的,还得分析,找优势,找差距。兼听,是避免自己盲目自大,则明是,明确自己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