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以长度,给岁月以活力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成立

概要

过去一百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一倍,然而处在健康状态良好的时间占比并未显著提高。人类一生中平均50%的时间处于不良或中等健康状况,而且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健康不平等。麦肯锡希望和合作伙伴一道解决这些问题。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McKinsey Health Institution, MHI)于日前成立,并发布了题为《给生命以长度,给岁月以活力》的研究报告,提出健康的“二四六”概念,重新定义现代健康观,并倡议通过六大转变实现未来十年每人平均增加6年,即全球人口增加450亿年高质量生命的宏伟目标。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是麦肯锡内部常设的非营利性机构实体,秉持长期主义,凝聚全球智慧,旨在促进跨国家和地区、跨行业、跨机构间合作,实现全球健康目标。

健康的“二四六”

过去:分之一延长的寿命处于欠佳的健康状况

过去60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从54岁增长到73岁,[1]即使是全球一些最不发达的地区,人均预期寿命仅过去20年也延长了10岁。[2]中国的健康事业成就更是令人瞩目,人均预期寿命从1960年的44岁(低于全球平均10岁)增长到2019年的77岁(高于全球平均4岁,到2020年达到77.93岁,与美国相当[3])。

然而,我们处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时间占比并未显著提高,全人类50%的预期寿命处于不良和中等健康状况。研究表明,严重的健康问题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是失业的2倍,是丧偶、离婚或分居的2倍,是收入减半的5倍。[4]大量已知疾病仍在威胁着人类健康。传染病每年导致800万人死亡,而在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脑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大量患者需求未得到满足。[5]

现在:层维度重新定义健康

传统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如果疾病对人的预期寿命或身体机能没有影响,这个人就被定义为“健康状况良好”。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提出了更加强调幸福感的定义:健康是“涵盖身体、心理、社交幸福感的整体健康,而不仅是没有疾病、不虚弱。”

要增加450亿岁高质量预期寿命,应当采用更宽泛的健康定义,同不断提升的健康追求和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时俱进。

王锦,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负责人

除了传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要向外看一层(社交健康),再向内看一层(精神健康[6]),同时还有影响这些健康的所有因素:个人特性(基因、财务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等较难改变的特征)、个人行为(运动和社交活动、饮食和睡眠等可以改变的特征)、干预措施(临床干预、社会福利、疾病教育、激励措施等直接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属性(空气质量、医疗科技型、文化和社会等间接影响健康的因素)。

事实和经验证实,即使只有某一个健康维度出现问题,也往往会让人倍感煎熬。例如,全球数据显示,严重的心理健康障碍将缩短预期寿命10至25岁。[7]在社交健康维度上,孤独和社交孤立带来的心脏病和卒中风险更高,[8]对个人健康的破坏程度相当于每天吸15根香烟。[9]

未来:大转变有望让每人多享受6高质量健康生命

 1 投资疾病预防、促进健康发展

麦肯锡估计,有效推广已知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健康状况,仅经济价值上的投资回报就相当可观。[10]

即使只考虑经济利益,有效推广已知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全球健康状况,可以产生24倍的投资回报。

但目前的健康支出主要集中于治疗,即使是OECD国家或地区,也只有2.8%的健康预算投入到预防和促进项目上(如疫苗接种、疾病筛查和健康教育)。[11]现阶段,促进健康的投资和创新多来自私营领域,大健康养生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大约是全球各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支出的4倍。[12]

有效干预措施的广泛推广和投资放大是多元的,有地域上的推广和放大,有产品的全球协同与供应(例如中国的疫苗和药品出口海外),还可以考虑模式和策略的推广(例如中国的基层诊疗模式和产品迭代商业模式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借鉴)。这不仅为全球健康创造价值,而且也是企业的商业机会。

辛梦苇,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2 更新健康观念、度量健康表现

要提升全球健康水平,就要改进衡量健康的标准和体系,理由很简单:衡量是改进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哪些措施有效、哪些措施无效,以便有效分配资源。

在影响四维健康的各种因素中,只有不到5%有一致或全面的定义、能系统地记录并生成了广泛可得的数据。而这5%的因素中,75%的研究都以身体健康为主要衡量指标,只有12%针对心理健康,6%针对社交健康,1%针对精神健康。[13]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心理健康数据非常有限或完全空白。[14]即便在身体健康领域,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也主要收集疾病流行和部分医疗干预措施的情况(例如处方、就诊和手术),关于人们健康状况本身(如活动能力、疼痛和性功能)的数据可得性很低。

不断提速的数字化进程为健康数据的收集、应用、研究和反馈提供了更有想象力的场景。在中国,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咨询、转诊和预约挂号,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利用数字化手段学习健康知识,利用健康手环和家用器械等产生和记录健康数据。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运用数字化手段指导研发、商业化,以及增进与医护和患者的互动。健康领域也正在从数据收集向数据驱动迈进。

王君,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

 3 推广现有措施、放大已知成效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健康第一》报告估计,应用现有的和经过验证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全球疾病负担。到2040年,一个典型的65岁老人健康状况可与今天55岁的中年人相当。[15]

将现有的和即将市场化的干预措施加以应用和推广,到2040年可以将当前的全球疾病负担降低约40%

过往的经验提示,推广现有技术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在全球推广乙肝疫苗花了超过17年时间,而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确诊I型糖尿病后的生存时间只有1年,往往都是因为无法负担胰岛素的费用所致。[16]

 4 加快多样创新、培育创新生态

从胰岛素的发现到最新的细胞基因治疗,创新持续推动着健康发展。例如,高风险的疫苗开发通常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而从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到向全球分发成品疫苗只用了不到12个月。但在许多领域,创新并未如期而至,这通常归因于市场失灵。尽管抗菌素的耐药性引发了高度关注,但新的抗生素和替代品的创新一直很薄弱,部分原因是研发投资缺乏激励措施。[17]2017年至2020年,研发管线中共有1751种免疫肿瘤药物,其中45种获得批准。与此同时,只有292种抗生素处于临床前和研究阶段,11种获批。[18]

除医疗产品外,还要加快各种形式的创新,例如商业模式、政策法规、激励机制、流程改进以及人工智能等现有技术的创新应用。[19]所有影响健康结果的相关方也应参与进来,构建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遏制结核病全球伙伴组织(Stop TB Partnership)[20]和阿姆斯特丹[21]就是很好的范例。

 5 释放跨界潜力、共筑健康事业

健康与全世界每家企业都息息相关,最简单的逻辑是雇主会影响雇员的健康,而雇员的健康又会反过来影响雇主的业绩。68%的公司表示,员工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是第一战略要务。[22]员工如果健康状况不佳,每年大约将产生3.5万亿美元成本。[23]

据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估计,在医药行业之外的“标准普尔500”成分股公司中,40%~45%提供直接影响个人健康的产品或服务。这些行业的公司可以基于与健康的相关性,在传统和新兴领域探索更重大、更具颠覆性的机会进入医疗行业。与健康没有直接或密切联系的企业,仍然可以为员工赋能,改善其健康状况,履行与健康相关的ESG承诺。

 

 6赋能个人管理、自主掌控健康

许多研究都表明,不良饮食、运动水平、睡眠习惯、药物使用和吸烟等行为导致了全世界多达60%的死亡,而这些行为都是可以改变的。[24]如果以现代健康观来理解健康,将四个维度的健康通盘考虑,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选择,几乎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一方面,不良饮食、运动水平、睡眠习惯、药物使用和吸烟等可改变的行为导致了全球60%的死亡。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经验表明,大规模的行为改变是可能的。数十亿人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改变了日常活动的习惯,例如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在其他行业体验到的快捷性、便利性、个性化和信息获取的高效率,让大家对健康也抱以同样的预期。在许多地区,人们对机构的信任度正在下降,对于个人自主管理的需求不断上升。[25]赋能个人掌控自我健康管理,也是实现更高健康目标的必要手段。

走完健康的人生之路就好比开车到达目的地。首先我们需要有一辆质量过硬的“车”,那就是我们基因决定的基本要素。同时需要有医院这些“4S店”和医护工作者提供维护保养,这就是医疗体系的基本功能,保障“行驶里程”更长。医护人员也需要药品、器械等作为“维修工具”。还需要“驾驶人”自主管理,掌舵自身健康。健康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比如,需要监管机构这些“交警”来执行规则;一旦出现事故,与急救团队同时出现的还要有“保险公司”,分担风险进行理赔,也就是医疗保障制度和商业健康险;需要不断投入科研,升级各类“维修工具”;还需要有足够的政府和产业界投资以及合作生态,确保所有环节各司其职且良性运转。

张宗久,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在中国

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在中国的工作由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负责人领导,致力于在本地区开展重点课题的研究,推进与各相关方的沟通合作。请点击McKinsey.com/mhi/contact-us订阅全球最新研究成果,或发送邮件到MHI_China@mckinsey.com 联系我们。

[1] Gapminder.org:预期寿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

[2] Esteban Ortiz-Ospina、Hannah Ritchie和Max Roser合作撰写的“Life expectancy”,Our World in Data,2019年10月。World Bank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世界银行,2022年。

[3] 指中国内地,引自《“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美国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2022年统计,出生人口预期寿命,2019年为78.8岁,2020年为77.3岁。

[4] Arie Kapteyn等人合作撰写的“Life satisfaction within and across countries; The role of societal capital and relative income”,南加州大学,2016年8月;Paul Frijters等人合作撰写的“A happy choice: Wellbeing as the goal of government”,经济效益中心讨论论文第1658号,2019年10月,cep.lse.ac.uk;《世界幸福指数报告2021》。

[5]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Collaborative Network Databases,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2022年2月16日访谈;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2018年。世界银行;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7。10 global health issues to track in 2021,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12月;The top 10 causes of death,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12月。

[6] 精神健康包括意义、归属、使命和身份。

[7] 世界卫生组织,信息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过早死亡问题。

[8] “The Loneliness Epidemic”,美国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局,2019年1月。

[9] Kavita Chawla等人合作撰写的“Prevalence of loneliness amongst older people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2021年7月。

[10]《健康第一:通向繁荣的处方》,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20年7月。

[11] Countries need to up spending commitments on health promotion, urge think tanks”,International Longevity Centre,2021年11月。

[12] 麦肯锡分析;全球健康养生市场数字来自麦肯锡的Future of wellness报告,包括从个人健康追踪设备到非手术美容方式。

[13] PubMed文献样本分析,2022年。

[14] H.E.Erskine等人合作撰写的“The global coverage of prevalence data for ment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2017年8月,第4卷。

[15] 《健康第一:通向繁荣的处方》,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20年7月。

[16] Ding-Shinn Chen撰写的“Hepatitis B vaccination:The key towards elimination and eradication of hepatitis B”,Journal of Hepatology,2009年4月,第5卷,第4号。Ding-Shinn Chen和Jia-Horng Kao合作撰写的“Global control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柳叶刀》,2002年7月,第2卷,第7号。J.S.Yudkin撰写的“Insulin for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柳叶刀》,2001年3月,第355卷,第9号。

[17]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vest in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nd boost R&D and access,IACG,2018年6月。“Global shortage of innovative antibiotics fuel emergence and spread of drug-resistance”,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4月。

[18]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新药治疗批准(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和生物制品批准,按年份划分;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之间批准的抗感染药和抗菌药。只计算了FDA批准的申请。药品数量,而非适应症数量。给予总/新分子的批准。 2020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An overview and analysis,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4月。

[19] Jacomo Corbo、Nicolaus Henke和Ivan Ostojic合作撰写的“The top trends in tech”,麦肯锡,2021年6月。

[20] “Re-imagining TB Care”,遏制结核病全球伙伴组织,2022年2月26日访问。遏制结核病全球伙伴组织(Stop TB Partnership)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世界消除结核病 。该组织定义了结核病端到端护理的最优流程,确定了关键干预措施,并明确了每种措施的相关方。各方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并协调采取的措施,形成一个既卓有成效又可扩展的生态系统。

[21] Dutch health targets for future”,Open Access Government,2017年12月11日。102 The Amsterdam healthy weight approach:Investing in healthy urban childhoods:A case study on health diets for children,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0年11月。103 Aiming for zero new HIV infections in Amsterdam by 2026,Fast-Track Cities,2020年5月。阿姆斯特丹也是有效生态系统的案例,为了达到雄心勃勃的健康和幸福感目标,多个(卫生部门之外的)城市部门联合开展工作

[22] Jeanne Meister撰写的“Five strategic HR priorities for 2021”,《福布斯》(Forbes),2021年5月28日。

[23] 麦肯锡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TO Integrated Benefits Institute。

[24] Robert F. Kushner和Kirsten Webb Sorenson合作撰写的“Lifestyle medicine:The future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Obesity,2013年10月,第20卷,第5号。

[25] Jonathan Perry撰写的“Trust in public institution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security”,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1年7月20日;Esteban Ortiz-Ospina和Max Roser合作撰写的“Trust”,Our World in Data,2016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